2025-09-30 11:16 来源:中工网
一、案例概述
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对保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焊接人才结构性短缺以及自动焊接装备等关键技术依赖进口、成本高的困境,河北保定市总工会推动数智化焊接与检测技术创新协作平台联盟成立,创新打造“创新工作室联盟+工匠学院”合作模式,实现“1+1>2”的聚合效应,为激发职工创新动能注入强劲动力。
数智化焊接与检测技术创新协作平台联盟成立场景
二、针对问题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跨区域信息交流不畅,制约复合型技术创新。
▲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短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焊接人才结构性短缺,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制约智能焊接领域发展。
▲激励保障措施不足:当前针对职工的激励保障措施未能完全适配职工需求,职工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主要做法
(一)联合攻关+实训支撑,共同攻克技术创新壁垒。
▲联合攻克技术难关:保定市总工会加强与驻京企业、驻津高校的沟通与联系,推动数智化焊接与检测技术创新协作平台联盟在保定成立。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工业射线胶片在某工程建设无损检测初步应用,解决了设备成本高、工艺适应性差等问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关键材料成本下降25%,并进一步实现100%国产化全替代。
▲共建智能焊接实训基地:依托中德(保定)工业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平台,推动联盟与保定工匠学院共建智能焊接实训基地,联盟负责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明确技术培训方向;保定工匠学院承担开展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认定工作,双方联合有效解决企业焊接实操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实现3项关键技术突破,建成2个典型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数智化焊接与检测技术创新协作平台联盟成员工作场景
(二)定向培养+试点培育,聚力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开展定向培养:联盟与保定工匠学院合作,由保定工匠学院开展智能焊接技术定向培养,邀请高校教授讲授焊接理论知识,邀请联盟成员担任实践导师开展实操,并将联盟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让学员参与,每年培养焊接工艺设计、数字化焊接管理、无损检测等领域专业人才50余人,组织参加产业对接交流、技术研讨与推广等活动近10场次。
▲试点“二对一”培育:邀请2名智能焊接行业的工匠结对指导1名焊接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训车间进行焊接实操训练,学成通过考核后80%以上的学员成功推荐至对应企业实习、就业。
保定工匠学院为创新工作室联盟培养人才场景
(三)成果联评+激励保障,协同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创新成果联评:联盟收集成员单位及学员的焊接工艺改进方案、检测设备优化设计等创新成果,保定工匠学院组织高校教授、联盟技术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共同对成果的技术创新性、应用价值进行评审,筛选出具有转化潜力的优质成果,如胶片涂层核心技术、卷对卷生产工艺技术以及6类自动焊装备等,并帮助职工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奖励激励保障:对于通过评审的创新成果给予1万元资金奖励。创新成果丰硕的联盟成员和优秀个人全部纳入各级劳模工匠候选名单,由工匠学院协助整理申报材料,联盟出具实践能力证明,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劳模工匠,目前2人被成功推荐为保定工匠。
四、经验启示
▲跨域协同是激活技术创新的关键引擎:推动创新工作室联建共创,协同攻克技术难关,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人才培养是夯实创新根基的核心支撑:依托工匠学院精准培育技能人才,为职工创新能力提升与联盟技术攻关储备骨干力量。
▲激励保障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强物质和荣誉奖励,激励工匠人才,叫响保定工匠品牌。